27 November, 2008

與人對話


與開明的聰明人對話當然最好
即使你未能表達到十足,他們也有能力去補完,甚至升華你的思想

與低調的聰明人對話也不壞
他們未必會幫你想說的講得更好,但他們會在你的話語間領會到你的意思
修正一下總會點中題

與蠢人對話是個無奈
可能是他們根本就沒有你想說的內容認知
可能是他們的思考邏輯比較混亂
總之就是不明白
你需要用時間與方法循序漸進,一步一步的解釋溝通
除非他是比蠢人更差的廢人
否則"踢一踼郁一郁,唔郁就踢多幾下",應該總會成功

但說到最激心的
應該是與自作聰明的人對話
他們會自以為了解明白,其實扭曲了別人的意思
最後離原旨越來越遠
又或者他們在未分析你所說的之前就已將自己的一套加在你身上
你可能只是用錯一個字,或者是說時有一點猶豫
他們就會繼而質疑、否定、批判,加上一些似是而非但又與內容無實質關連的例子
最後就是你所認為的永遠是錯的,只有他的才是真理

聰明
應該是對別人的認同與讚譽
並不是對自己的誇獎與形容

24 November, 2008


要反對要抗拒可以有一百個理由
要支持要接受可以全因一個字---"信"

信任不表示你完全不理會,只寄予他人
而是因為你信任,所以你願意看得更真、想得更真
又如果你的信叫"自信"
那就是你對自己的了解深信不疑
不一定是正確,不一定是絕對
反正"去相信"就是了

我從來都不自信
因為認同我的人並不多...反正我知道的就很少
但同時我又很信自己的感覺
最後才發現
原來那不是叫"自信",那只是叫"自我"

21 November, 2008

多謝.祝福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
頭一句無須多說
第二句個人則有所保留

凡事要”無愧”,字面上是絕對的正確,絕對的肯定
但所要求的也未免是個苛求
你認為已經做到”無愧”嗎?
問一次自己,你還可以自信地說"是"
再問十次、二十次、一百次後
你還敢肯定嗎?沒有半分動搖嗎?
”已經做足準備?完全了解?做到最好?盡了全力?”
就是因為知道自己總是”有愧”
所以我會選擇滿足於”無悔”
就是選擇了去做,就要接受答案、承擔後果
是低了個層次,但自問”對得自己對得人”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悔於心」
多謝一個簡單清楚的答案
雖然不能說是無愧,但總算無悔無憾


祝幸福快樂

20 November, 2008

覺醒


真實的,是感覺
虛幻的,是錯覺

我相信自己的感覺
亦懂得分辨那些是錯覺

有關自身的大事我多數不會做錯決定
只是做了不一定會成功

不會因做了而後悔
只會因失敗而惋惜

18 November, 2008

計劃


自問是一個有計劃的人
不同的是
自己大部份的計劃都是用在萬一失敗時的應變計劃
而不是充滿連串計算與舖排的過程策略
在過程中,我喜歡憑感覺做事,憑感覺發揮
所以
我所面對的,每每都是失敗多於成功...

不去做計算計劃
不表示不懂得去編制
因為那些當失敗時會用到的應變對策
...就會是這一類型的計劃。

用心去面對挫折,有時會比虛偽的成功來得滿足
...如果有能力承擔的話

04 November, 2008


最壞的打算,往往會壞了大事的分寸
但沒有這個打算,到困境時就會失去預算

因為這個打算,被嚇怕了多少次,最後甚麼也不敢做,如此就算
其實這個打算,應當化成計算的工具,而不是算式的內容
應當是一個幫助,而不是一個負累

屈指一算,既然有了這個打算
就不應講講就算
應當下決心,慢慢算帳!